《英語島》二月號的專欄中我寫了〈翻譯巴別塔--殖民時期漢西辭典真稀罕〉 ,西語、漢語、閩南話三語一體的辭典讓人讚嘆先人的智慧,以及文化融合的力量。西班牙殖民者、宣教士或是商賈來到遠東,長期居住者學習當地的語言乃天經地義,但是在地經商的華人(Sangley—生意人,生理人)學習西班牙語,或是編纂漢西辭典,甚至用漢語音譯西語來解釋漢語並學習西語,這更是無比的智慧和學習的毅力了。

我們學習外語,最初土法煉鋼的方式,常是用我們的母語拼寫來學習外語發音,時而一旁加註眉批提示。目前台、西、澳門學者組成的台灣史研究團隊發現的「話簿冊」更是令人驚豔,判讀的複雜度與難度遠比之前的《西漢對照辭典》倍增,尤其在沒有西班牙文對照的情況,中文的描寫,採用漢字拼音書寫的方式,當中的字義、字型,陰陽性、單複數、母音、子音繁複,還有找不到對應的發音,恐怕比手畫腳都難以臆測。

「話簿冊」大部分用詞音意兼具,發音相近且能表意;詞彙且分門別類,例如鳥獸、顏色、數目、時令…等等;當然也有中文、西文錯置,馮京當馬涼的訛誤;亦有若干詞彙,判斷是書寫者使用當地的慣用語直接標示,並非漢語音譯;其他也不乏新舊興替,古今用法殊異的例子,例如寫 「雞母」,音譯「匏搖」,今日西文為「po-llo」,泛指「雞肉」,「雞母」則是 「gallina」。

另外,數字個位數、十進位等變化,中文知所統一,顯見其巧思。例如「八」(倭就,o-cho), 十八就沿用「倭就」變成「日之倭就,dieciocho」;而「八十」變成「倭真踏,o-chen-ta」,妙趣橫生。

過去幾年來,國家教育研究院邀請外語老師集思合作的「外國人名地名中譯」的譯音表制定,西語組若與這「話簿冊」音譯比對,或許可找到若干翻譯的解碼。

這項史料研究不僅需要語言學家解析判讀,也需要歷史學者,文學、文化研究學者,社會學者,人類學者...,尤其是嫻熟西班牙語的學者,用專業的角度判讀解析這些詞語,探究當時的群居聚落、當地方言、生活行為方式、甚至「國際化」的情形。這本話簿冊呈現華人、西班牙人以及當地居民在菲律賓共融共生的社群活動,確切的時間尚在考究中,但可以推測,西班牙人遠東殖民333年(1565-1898)一定還有豐沛知識的「黃金寶山」待挖掘!

且讓我們從最簡單的詞語著手,但仍有許多謎待解。解鎖破碼追根究底的學術鑽研樂趣無窮,彷彿棋盤上「將軍」的成就感,不在「贏」,而在知識與智慧激盪的實踐。


作者名稱:張淑英

現任台大外文系教授兼國際事務處國際長

世界公民文化中心是一所兩年制英語學院。

以「英語島學程」獨有的一對一教學和國際商業趨勢同步的團體討論課程,幫助企業人士善用英語整合能力,達成個人和企業國際化的目標,為高科技與國際跨國公司仰賴的商務英語學習機構。

預約甄選

© 2006-2024, Core & Corner Inc.
台北: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222號10樓 TEL: (02)2721-5033 FAX: (02)2731-5946
新竹:新竹市關新路183號 TEL: (03)578-2199 FAX: (03)578-4182
Comments or Suggestions? Need Help? write to us: ask@core-corner.com